2020对深圳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既是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全面铺开、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还是深圳本土创投业的20周年。在深圳成长的40年历程中,深圳本土创投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深圳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深圳本土创投亦发挥了重要的资本的力量。在这个特殊的年份,证券时报正式推出“与特区共成长——对话鹏城资本人物”系列报道。

第8期国中创投施安平:遵循企业发展规律做价值投资

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首支实体基金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决策、防范风险”的原则运作,采取有限合伙制,中央财政作为合伙人出资15亿元,深圳市政府和其他社会出资人合计出资45亿元,总规模为60亿元。作为这支基金的管理人,运作四年来,国中创投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

第8期

国中创投施安平:遵循企业发展规律做价值投资

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首支实体基金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决策、防范风险”的原则运作,采取有限合伙制,中央财政作为合伙人出资15亿元,深圳市政府和其他社会出资人合计出资45亿元,总规模为60亿元。作为这支基金的管理人,运作四年来,国中创投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

过去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许多中小企业进退两难,也一定程度上让过去汹涌澎湃的创业热情有所降温。然而,政府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力度却有增无减。在挂牌不到一个月后,规模高达数百亿的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母基金便开始公开遴选子基金。而早在2015年就成为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首支实体基金管理机构的国中创投,此次也参与到遴选当中。

据了解,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首支实体基金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决策、防范风险”的原则运作,采取有限合伙制,中央财政作为合伙人出资15亿元,深圳市政府和其他社会出资人合计出资45亿元,总规模为60亿元。作为这支基金的管理人,运作四年来,国中创投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其发展思路有何不同?国中创投首席合伙人、CEO施安平近期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详细阐释了这只基金的投资逻辑和业绩表现。

市场化之路:内资和外资的结合

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当年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势态。此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便响彻中华大地,激起了众多有志青年投入到创业创新中来。

支持创业创新,绝不是简单的一句话。这一阐述不仅写进了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财政部还为此掏出了真金白银。2015年9月,国务院正式决定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该基金按市场化、专业化的要求管理运营,并由中央财政和社会资本共同组建若干基金实体,以此切实扩大对中小企业的股权投资规模,从而促进破解中小企业投融资瓶颈,建立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市场化长效运行机制。

经过全国范围内完全公开化的竞争,国中创投以第一名的成绩成为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首支实体基金的中标管理机构。从林立的高手中脱颖而出,施安平首先思考的是这支基金到底该如何管理。在深创投担任副总裁十数年,亲历过六百多家企业的投资决策,当中有上百家已在全球17个主流资本市场成功上市,施安平当属投资界的“老人”,但这一次出任国中创投“掌舵人”,面对这样一支肩负重大使命的特殊基金,他一直琢磨如何用创新的思维方式让基金更接近市场。

“国内创投机构存在几种风格,一类是外资的,一类是内资的,内资当中,分为国有和民营的,我希望把内外资各自的优势结合起来。”施安平说。具体来看,外资的前瞻性较好,内资则更了解国情;而国有创投机构比较规范,民营企业则更加灵活、有效率。“如果我们能把这些优势都结合起来,就能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这个目标看似理想,但施安平却在一步步地实现。施安平介绍,从规范性来看,基金成立四年来每年都接受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理事会的审计,以及各级监管机构的检查,从未发现有任何不规范的地方,而在这样规范操作的背景下,基金4年投资了上百个项目,其决策的灵活性也可见一斑。

此外,在中美贸易战之前,半导体芯片的投资仍未得到如今这样的空前重视,由于周期长、专业性强、不确定性高,许多投资机构对此望而却步,但国中创投却早已大胆布局。“我们早就从材料、设计工具、设备、设计等环节上开始了产业链的布局了,这个布局是以深入研究为前提的。”研究先行、投研结合,国中创投因此前瞻性地把握住了一个当前看来是“卡脖子”的重要领域。

截至今年7月31日,国中创投已出资141个项目,合计金额约计人民币49.53亿元。其中,迈瑞医疗已于2018年10月16日登陆创业板,创造创业板最大募资额; 湖南中锂被上市公司长园集团以超过初始投资价格的4倍并购; 斯诺实业被上市公司国民技术并购,回报超过了6倍;美联教育股权转让获得的回报近100%;斗鱼已在纳斯达克成功挂牌上市;嘉元科技成为科创板首批挂牌上市的企业之一;泽璟制药成为科创板首家未盈利即上市企业;仕佳光子成为光芯片领域首家登陆科创板上市企业。此外,海目星、若羽臣也已经过会,近期将挂牌上市。

“古典投资人”的投资真经

国中创投绝大多数投资都是早期项目,称得上一家标准的VC,这对投资人的投资眼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曾经主导过西部超导中曼石油欧菲光、斗鱼网络、迈瑞医疗、中锂新材等众多颇具前瞻性明星项目投资的施安平,却常常笑谈自己为“古典派投资人”。

“古典投资人不追求挣快钱,而追求在挣钱的同时,和企业共同成长,这种投资看起来中规中矩,但心理踏实。”施安平表示,古典投资人投资,就要看创业者身上的“五种力”:即承担使命的动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锐意创新的活力、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脚踏实地的定力。

其中,施安平最为看重创业者身上是否有承担使命的动力,也是他评判创业者的最重要标准。“我个人经历过几百个投资案例,看到很多创业者最终成功,真的不仅仅为了挣钱,如果只是挣钱,他大可以在项目做到一半就卖了,但他宁愿付出更大的代价去上一个更高的台阶,这就是使命的力量。”

其次,创业者身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至关重要。具体来看,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模式创新,都需要一定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遇到问题的时候能有魄力地提出解决方案,并付诸实施。此外,在施安平看来,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有一种自我革命的精神,因为企业在发展的同时,行业也在发生变化,只有不断适应新环境的人,才能走到行业的前列。在这些年创业风口轮番上阵的环境下,创业者的定力也受到了很大的考验。“区块链、币圈,可谓是一夜暴富,如果没有定力,创业者就会动摇,认为自己辛辛苦苦做一个产品,还不如炒个币挣钱快。”施安平认为,这就失去了创业的意义,是典型的投机主义者。

古典投资人的另外一个特点是:永远坚持价值投资,这也是支撑施安平坚持了近二十年投资的最核心“支点”。“我们做投资的,我自己有一个基本的原则,我们从来不做局,从来不兴风作浪,一定遵照企业自身发展的规律去投资,绝不拔苗助长。”施安平表示。

而所谓价值投资,在施安平看来,就是投的任何一个项目必须自己能够生存、自我造血、自我循环,并且为股东、社会带来回报。他直言,一个靠输血或者永远靠融资生存的项目,它就不是价值投资。

施安平的价值投资具体体现在“四个不”上,即不追风、不搭车、不着急、不眼红。他强调,不追风,即投资绝对是不能追风的事情,不是所有的风口都适合自己的基金去投资、不是所有的风口都适合去创业和投资的;不搭车,体现在并不是别人都涌上这个风口了,自己也觉得不要错过这班车搭上去;不着急,则是因为投资是熬出来的,企业是熬出来的,好项目是需要时间培养的,不能着急;不眼红,他绝不因为某一个基金投某一个项目翻了多少倍,就去赶快追着这个方向。

价值投资者方能抓住历史机遇

去年至今,中国资本市场迎来了重大变革,科创板和创业板注册制相继落地,创投行业也迎来了千载难逢的退出盛宴。在科创板注册制实施后,国中创投也迎来了三个科创板上市企业——嘉元科技泽璟制药仕佳光子。其中,泽璟制药是符合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的首家未盈利的科创板上市企业。

“按照以往的上市标准,泽璟制药是没有那么快能上市的,这也是科创板的意义所在,对科技创新企业是个巨大利好。”施安平表示。实际上,科创板注册制实施的一年时间里,上市了百余家企业,放在创投机构庞大的投资企业数量中,并不算多,但在施安平看来,这块注册制的试验田是非常成功的。

“当然不能一蹴而就,可能会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总体上价值巨大。”施安平认为,当下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既要学习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的经验,也需要结合中国的实际深化改革,尽管制度改革之初可能会出现一些市场的短期波动,但长期来看,这却是一个正确的方向。

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资本市场和西方成熟的资本市场有着不同的制度和投资者结构,尤其是在以个人投资者为主的中国资本市场上,进行这样一次深刻的革新,其效果则需要更长时间的沉淀和市场各方的努力。“解决投资者结构的问题,我认为必须用市场化的手段,投资本身就有风险,不能给投资者制造一个政府会兜底的假象,否则市场永远不会成熟起来。”施安平认为,只有当个人投资者真正认识到投资的本质,才会要么提高自己的投资能力,要么将资金交给专业机构管理,这样投资者队伍就会逐渐成熟起来。“我相信通过创业板注册制的完善,下一步会全面实行注册制,还会有更多的配套制度出台,中国资本市场就会加快其完全市场化进程。”施安平说。

然而,注册制的历史机遇,并非所有投资人都能抓住,也并非所有上市企业都能挣钱。在施安平看来,只有对行业的正规军来说,才有了更好的退出渠道,但对于部分行业的“游击队”来说,由于缺乏自身的投资逻辑,抢风口、抢搭车、抢高价,即便项目上市了,也未必能功成身退。“坚持价值投资的正规军,即便在注册制时代,投资理念、投资逻辑和策略也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只会在投资节奏和投资阶段进行调整。”施安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