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证券时报社推出“献礼建党百年·资本市场风景线”大型系列报道,旨在弘扬资本市场正能量,传播资本市场好声音,打call资本市场好风景,建言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第25期擦亮金字招牌 天津高水平打造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

证券时报“献礼建党百年·资本市场风景线”大型主题报道采访团走进天津,专访天津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主持工作)孙洋和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黎红,听他们共同分享,如何始终紧扭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这一核心任务。

第25期

擦亮金字招牌 天津高水平打造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

证券时报“献礼建党百年·资本市场风景线”大型主题报道采访团走进天津,专访天津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主持工作)孙洋和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黎红,听他们共同分享,如何始终紧扭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这一核心任务。

证券时报记者 唐维

天津位于渤海之滨、海河之畔,地处“九河下梢”,文化底蕴深厚。作为北方最早的开放城市,加上地处首都门户和濒临渤海的优越位置,历史上的天津,曾是中国北方的金融中心,也是中国近代金融业的发祥地之一,素有“南有上海、北有天津”之称,在中国金融发展史中占据重要地位。

2015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对天津的功能定位是“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其中,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是对天津的又一新定位,同时也赋予了天津一张“新名片”。

近日,证券时报“献礼建党百年·资本市场风景线”大型主题报道采访团走进天津,专访天津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主持工作)孙洋和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黎红,听他们共同分享,近年来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如何始终紧扭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这一核心任务,汇聚更多金融“活水”、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各类市场主体在津发展提供更为优质便捷的金融服务,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并以此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汇聚金融“活水”

浇灌实体之“花”

证券时报记者:当前天津金融业总体发展和运行情况如何?

孙洋:今年上半年,天津市金融业运行平稳,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撑力持续增强,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037亿元。

一是信贷规模保持较快增长。截至6月末,天津全市各项存款余额3.52万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07万亿元,增速和增量均高于2019年和2020年同期水平。上半年,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共使用央行再贷款、再贴现资金218亿元;累计运用两项创新直达货币政策工具超过80亿元,惠及普惠小微市场主体24.92万户。

二是信贷资金投向与产业结构调整变化高度契合。普惠小微贷款快速增长、利率降低。截至6月末,同比增长43.1%,增速连续12个月保持40%以上,其中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占比28.8%。金融运营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上半年天津全市小微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5.11%,分别比去年同期、2019年同期降低0.18个和0.67个百分点。

三是金融服务更加精准。印发《市金融局金融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措施》,加大对重点产业链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支持力度。截至6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高技术产业中长期贷款增幅分别达到20.3%和45.6%。聚焦“双碳”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发行全国首单“碳中和”资产支持票据。上半年,天津市企业共发行绿色债券8笔,募集资金64.22亿元。

四是债券市场回暖市场信心明显增强。6月22日,天津成功召开债券市场投资人恳谈会,100余家金融机构500余人参会,极大增强了债券市场对天津的信心,也为地方利用债券市场融资创造了宝贵的窗口期。

证券时报记者:在缓解民企融资难题、助力实体经济方面,天津市金融局采取了哪些创新金融服务?

黎红:一是用足用好政策。在去年高效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工具基础上,今年以来持续推动政策工具落地,今年前5个月,法人银行共发放支农支小贷款和贴现196.83亿元,累计支持市场主体18645户;累计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307.88亿元,累计支持市场主体48.30万户。研究制定了《关于金融支持天津市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金融支持措施。

二是发布创新案例。评选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创新案例,“自贸区FT账户体系上线,叙做FT账户汇兑和融资服务”等10项创新案例入选,激发了金融机构创新活力。编制天津金融创新产品手册、保险创新产品手册。推出“融资租赁与政策性融资担保组合产品”等3类9个“融资租赁+”创新产品。开展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融资租赁业务。

天津金融创新产品发布会

三是加大引导力度。持续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积极落实“天津惠企21条”“27条措施”政策,并鼓励其他类型担保机构参照执行。截至5月末,已有12家融资担保机构(含7家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中小微企业1619家次及农户3659家次提供担保服务,合计担保金额52.46亿元。

四是强化协调服务。经持续推动,今年2月7日天津市政府与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7月14日市政府与太平保险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农业银行天津分行成立信创支行,成为全国农行系统首家信创专营机构。推动恒安标准养老保险有限责任公司开业,是银保监会成立以来批复的五家保险法人机构之一,也是天津首家专业养老保险法人机构。

五是保障改善民生。先后推动太平洋集团、泰康保险集团、中国人寿等多家金融总部机构与天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引导保险总部机构加强对天津商业养老保险支持力度,推动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发展。

“津心融”

打通金融服务实体“血脉”

证券时报记者:天津市金融局打造的“津心融”效果如何?

黎红:“十四五”规划开局以来,天津市金融局一直以“政务数据+金融服务”为发力点,倾力打造“津心融”数字化服务平台,通过“线上产品+线下对接”,持续推动金融服务立体化便捷化,着力打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血脉”。

一是融汇政务数据,搭建金融服务的数字化“桥梁”。平台汇集了15个部门155项政务数据,与48家在津金融机构搭建了信息直联平台,帮助企业实现了“一键申贷”“以数定贷”。截至目前,已有1.16万家企业通过线上化方式获得授信152亿元。

二是融合供需资源,打造“按需定制”的服务场景。依托“津心融”,天津市金融局整合了银行、保险等7类51家金融机构的113项金融产品,收集发布2万余项企业融资需求,打造了金融产品“大超市”和融资需求“大展厅”,从供需源头上打开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局面。通过开通“扫码测额+一键比价”功能,将金融服务资源再整合,实现了金融产品“明码标价”,企业选贷“货比三家”,提高了企业融资效率。

三是融入惠企“津心”,构建全链条全周期的服务体系。围绕天津“十大人才创新创业联盟”、“项目+团队”等重点扶持企业,构建“一企一策、一行一链”服务模式。此前,通过开展52场线上线下融资对接活动,已针对智能科技、生物医药、新能源等8类产业,建立了10条重点扶持链,惠及企业600余家。

下一步,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汇聚更多数据资源,加大金融科技赋能,推动更多层次更多领域的银企信息互动,将“津心融”打造成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的数字服务品牌,造福更多企业。与各金融机构紧密合作,深入挖掘政务数据信用价值,丰富“数字金融”应用场景,形成更多有天津特色的金融产品、有普惠“温度”的融资模式,以惠企之心,践行金融使命。

企业上市工作

进入“快车道”

证券时报记者:在推进企业上市方面有哪些经验?目前企业上市储备情况如何?

黎红:一直以来,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资本市场发展,将提升上市公司数量质量作为支撑服务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和全市“1+3+4”产业体系发展的重要举措,将推动企业上市作为着力做好新动能引育工作的重要抓手,以注册制改革历史性机遇为契机,持续加大工作力度、提升服务效率、增强发展质量。

一是进一步强化工作机制作用,持续完善由分管市领导为组长、28个市级部门和全部16个区人民政府为成员的市企业上市工作领导小组。

二是深入开展后备企业服务培育。与天津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工商联等企业主管部门和各区政府的涉企信息互通交流,共同加强对后备企业的挖掘培育力度。针对企业在上市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诉求通过常态化的专题协调会、专项协调函等多种形式,会同相关单位妥善研究解决,有力服务、保障了一批重点企业成功上市。

三是修订完善支持上市政策。重点围绕建立全市重点拟上市企业资源库开展配套支持,对入库企业和符合条件的上市挂牌企业可通过贷款贴息、上市费用补助、上市挂牌专项资金补助等多种方式给予支持,进一步强化政策的支持引导效应。

四是提升企业资本意识资本能力。近年来先后开展资本市场系列“云培训”、百家科技型企业上市工作推动会、上市公司和拟上市企业“智享荟”等多种形式的宣传培训活动,持续提升企业资本意识、资本能力。

五是不断增强专业服务机构力量。在津设立沪深交易所资本市场服务基地,推动天津市政府与上海证券交易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邀请15家国内头部券商与市金融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引入头部券商支持,推动韩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润晖投资管理(天津)有限公司等2家外资私募证券基金机构在津成功落地,为天津引入更多投资机构服务企业。

六是印发《提高天津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责任部门,进一步发挥工作合力,共同促进上市公司提升发展质量。

七是充分发挥区域性股权市场“塔基”作用。支持天津滨海柜台交易市场提升服务水平。截至6月30日,天津区域性股权市场累计聚集挂牌、展示和托管企业4838家,通过路演特训营、服务大篷车、天骄联盟等三大服务品牌组织开展沙龙、路演、对接会等日常投融资对接和资本市场服务活动,对中小微企业的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企业上市工作进入“快车道”,继2019年新增上市公司数量平历史最好纪录后,天津2020年新增各类上市公司8家,共计首发募集资金312.77亿元,双双创下历史新高。今年以来,津荣天宇依依股份爱玛科技先后成功上市。截至目前,天津共有各类上市公司81家,其中沪深上市公司63家,另有10家企业上市在审,18家企业上市辅导,139家企业新三板挂牌,在审、辅导和培育企业均处于当地历史高位,初步形成了“上市一批、报审一批、辅导一批、培育一批”的梯队化推进格局,上市公司对当地经济新动能引育作用凸显,资本市场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水平进一步提升。

“硬措施”优化“软环境”

证券时报记者:在优化金融营商环境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黎红: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工作,提出“全力优化营商环境是深入贯彻中央精神,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和实际行动”。今年以来天津市金融局制定印发优化金融营商环境若干措施,共两批十四条,都是为优化“软环境”出台的“硬措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两批政策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放权赋能。将融资租赁准入监管权力事项下放至东疆保税港区,将商业保理准入监管权力事项下放至东疆保税港区及经开区。

二是减轻负担。减免的地方金融组织申请材料均是在日常审批工作中可通过其他材料、承诺书、审批部门自行查询等方式替代的要件。通过给自己做加法,给企业做减法,让自己费时费事,给企业省时省事,让企业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改变。

三是注重实质。地方金融组织的审批不是一味求快求简,而是在审慎防控风险与快捷高效服务间寻求统一。如取消地方金融组织股东持股比例及高管相关证明的限制,落实扶优限劣的差异化监管措施,对地方金融组织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免予行政处罚等。

证券时报记者:在防范化解地方金融风险方面,天津有何做法?

黎红:天津市金融局一方面着力防范化解地方金融风险。一是着力构建完善重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机制。建立市金融工作议事协调机制(市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领导小组),与金融委办公室地方协调机制(天津市)通力合作,强化对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工作的组织领导。二是强化重大金融风险防范处置。围绕全国性重点风险企业集团和重大单点风险,配合做好属地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盯住私募股权基金、互联网金融、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规范行业秩序。加强公开市场债券违约风险监测,配合推动市属国企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小金融机构强化公司治理、提质增效。

另一方面不断强化地方金融监管力度。一是强化依法监管。推动出台《天津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地方金融监管进入法制化轨道,是全国较早出台条例的地区。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对7类地方金融组织监管的法制化水平。二是依法强化监管。严格准入管理,实施分级监管,从严实施处罚,出清“僵尸”企业。地方金融监管力度、广度、深度得到显著提升,行业规范发展态势已经形成,融资租赁行业领跑全国。

抓好党建融合 

用好金融力量

证券时报记者:在将党建落实到行动上、融入到工作中,有哪些好的做法?

孙洋:天津市金融局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不断汲取智慧力量,以开展作风建设为抓手,着力开展“有方向、有灵魂、有抓手、有平台、有活力、有榜样、有底线”的机关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党建与业务融合。

一是立标准,让融合有方向。深入落实《市金融局模范机关建设标准》,努力打造绝对忠诚的政治机关、笃信笃行的学习机关、担当作为的高效机关、便民惠企的服务机关、海晏河清的廉洁机关的“五型机关”。

二是强理论,让融合有灵魂。创新学习教育形式资源载体,形成局党组会带头学、理论中心组研讨学、党支部跟进学、青年成长班组织学、个人自学等分层次、多元化、常态化的学习方式,全局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明显提升,创新竞进活力明显增强。

三是转作风,让融合有抓手。把作风建设作为推进党建与业务融合的切入点,组织全局研究确定重点难点工作,形成年度20项重点任务清单和“我为群众办实事”清单,定期研究推动落实。

四是优服务,让融合有平台。坚持把服务群众、服务企业作为工作落脚点,以服务成效展现党建水平。

五是抓活动,让融合有活力。不断丰富机关文化生活,打造充满创新活力的“新课堂”。

六是树标杆,让融合有榜样。注重加强先进典型培育,及时总结宣传表扬我局先进典型,营造激励担当作为、有为有位的鲜明导向。

证券时报记者:请谈谈天津市金融局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和路径?

孙洋:做好金融工作要做实服务实体经济这一天职。下一步,将坚决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坚决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以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为工作主线,回归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本源,以实际行动推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服务好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和改革开放先行区,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金融力量。重点做好六个服务:

一是加大金融服务产业链力度,形成专业化、综合化的金融服务,实现金融与全产业链的深度协同。

二是加大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力度,强化金融产品、金融业务和服务模式创新,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

三是加大金融服务双城格局力度,优化金融业发展空间布局,强化对“一基地两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区域商贸中心的金融支持。

四是加大金融服务人才力度,为各类人才量身定做专属金融产品和服务方案,增强各类人才在津兴业发展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五是加大金融服务普惠力度,为中小微企业、“三农”等领域持续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增强金融服务的精准性和覆盖面。

六是加大金融服务绿色发展力度,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大对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产业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和延伸服务广度,提升天津碳金融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