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值此重要节点,证券时报推出“献礼建党百年——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在行动”大型系列报道,走进表现卓越的行业龙头上市公司,与上市公司高管面对面,深入了解资本市场践行高质量发展的好经验、好故事。

第2期小熊电器:一年卖出三四千万件!创始人怀揣20多万下海,“试”出A股百亿巨头!

有“中国家电之都”美誉的广东顺德,诞生了美的、格兰仕等在内的多家全球家电龙头企业,由此衍生出一条从五金配件到电机等在内的全球规模最大品类最全的家电配件产业链,也滋养起一大批以创新为驱动的小家电企业,小熊电器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第2期

小熊电器:一年卖出三四千万件!创始人怀揣20多万下海,“试”出A股百亿巨头!

有“中国家电之都”美誉的广东顺德,诞生了美的、格兰仕等在内的多家全球家电龙头企业,由此衍生出一条从五金配件到电机等在内的全球规模最大品类最全的家电配件产业链,也滋养起一大批以创新为驱动的小家电企业,小熊电器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新时代下的管理挑战

周一:我看公司生产线还有不少工人,公司有没有感受到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

李一峰: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大趋势。最早在2005、2006年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当时的一线员工工资大概只有五六百元,到现在一个员工大概要五六千元,整体上涨幅度接近10倍。未来持续上涨也是大概率事件,现在整个制造业用工的需求还是持续紧张的。

周一:如今人口红利逐步消失导致用工成本上升,您怎样面对这一压力?

李一峰:我认为有几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伴随中国整个经济层面不断发展,大家的整体收入水平都在提高,这也会带来消费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于我们消费品企业而言,这也是好事。只有大家购买力提升了,才会有更多需求出现,我们才有更多市场机会。另一方面,劳动力成本的上市势必会对企业成本带来压力,也比较考验企业的管理水平。比如现在90后甚至00后持续进入工作岗位,与过去老一辈工人的管理模式就有所不同。

老一辈的工人可能更吃苦耐劳,也更看重薪资收入,传统的计件模式就比较适合。但新一代的年轻人在诉求上有所不同,不再是单一维度追求多劳多得,需求更多元化,也更注重精神层面的尊重。因此我们现在也在不断改善,例如饮食居住条件的提升、工作强度的控制,更人性化的激励机制等。总体来看,我认为新一代的年轻工人也并没有某些舆论所形容的很难管理,主要是在管理方式上要与时俱进。

除此之外,还有公司制造能力的提升。近几年公司的工厂都在陆续建设升级,包括我们现在新搬迁的总部,也是去年底刚刚投入的新工厂。制造能力的建设相对比较重资产,在配置上也需要一些时间。当公司整个系统化的制造基地成型后,自动化程度会大大提升,对于整个的产品品控、生产效率等方面都会有一个显著的提升。

“双循环”助推中国家电走向世界

周一:从行业角度来看,您认为中国家电行业在全球范围的地位是怎样的?

李一峰:我认为,从综合能力来看,目前中国的家电行业已经走到世界前列了。行业走过了一开始的完全仿制,到掌握部分技术,再到如今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乃至引领创新的整个过程。

现在的家电行业,考验的是一整套综合实力,包括生产制造、产品设计、技术创新等等。综合来看,我认为中国家电行业在这些能力上都已经走在世界前列。目前全球绝大部分家电产能都在中国,这与行业高度市场化的特点也是息息相关的。

周一:在您看来,是什么因素推动了中国家电制造业成功走向世界?

李一峰: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家电行业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开启市场化发展的行业之一,从一开始就与全世界的企业同台竞技,没有享受过提多产业保护和扶持政策,但在充分的市场化竞争中,反而锤炼出自身的竞争力。我认为可以从需求侧和供给侧两个维度来分析。

从需求侧来看,中国本身具有超大的消费市场,而且随着消费能力的提升,整个市场的需求也在不断升级。国人为了追求美好生活,对优质家电产品的需求还远远没有到达天花板,这就为中国家电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另一方面,需求侧也会倒逼供给侧能力的升级。很多年前,都是海外把创新家电产品引入中国,国内企业跟风仿制;但随着国内消费者不断提出个性化、多元化的要求,更贴近消费者的中国企业能够更快作出反应,推出创新产品,然后把国内的创新成果推向世界。从家电产品创新的维度、品类的丰富度来看,现在中国已经远远超过海外了,也能够向全球输出更高质量、更具创新力的产品。

总结下来,在家电行业,供给侧和需求侧是一个不断互动、不断升级的过程,需求侧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倒逼供给侧能力的提升,供给侧的升级又会拉动新的需求增长。事实上,这也和中央提出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高度吻合的,家电行业就是一个能够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体现地较为明显的行业。在我们看来,未来中国有望成为引领全球家电行业创新的高地。